黨員教師走進“一站式”學生社區(qū)開展 “讀書分享”系列活動之三十六

發(fā)布者:電力與智能制造學院發(fā)布時間:2025-06-25瀏覽次數(shù):13


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,落實“學生在哪里,高校黨的工作就推進到哪里”的理念,推進“時代新人鑄魂工程”落到實處,努力構建思想政治工作新生態(tài)。電力與智能制造學院積極發(fā)揮黨建引領作用,扎實推進“儒雅電力人”——“三十本書·閱讀工程”系列文化育人建設。開展了黨員教師走進一站式學生社區(qū)讀書分享活動,積極探索“黨建+社區(qū)”育人體系建設。



近日,電力與智能制造學院的副院長馬洪德為分享了《十論黨的宗旨-重讀〈為人民服務〉》,這部著作絕非簡單的理論重復,而是深刻剖析了黨的宗旨從誕生之初的樸素信念到新時代“人民至上”理念的演進歷程。它直面脫離群眾、作風漂浮等問題,提出“自我革命必須刀刃向內,為民服務重在落地生根”。書中用鄉(xiāng)村振興實踐、基層治理案例生動闡釋 “政策懸空便是失職,民心未暖等同虛諾”,為新時代黨員踐行宗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清晰的行動指引。



學生們的分享則如同一幅幅色彩濃烈的歷史畫卷與心靈圖景。黃曉鵬動情講述的《劉胡蘭傳》,將我們帶回那個寒風凜冽的刑場,15歲的劉胡蘭在敵人鍘刀前挺直脊梁,那句“怕死不當共產黨”的吶喊,至今仍在歷史長廊中激蕩回響。



肖煜邦為我們分享的《把一切獻給黨》,則讓我們觸摸到“中國保爾”吳運鐸滾燙的生命。三次重傷,左眼失明、手指炸斷、腿部落下終身殘疾,這位鋼鐵戰(zhàn)士卻將病榻化作戰(zhàn)場,用顫抖的手繪制出保家衛(wèi)國的藍圖?!叭怏w可碎,信仰不裂”的錚錚誓言,是他用生命熔鑄的兵工之魂。



王現(xiàn)洲分享的《紅色中國》,則以一枚穿越時空的“綠寶石戒指”為線索,串聯(lián)起鄂西山區(qū)富家子弟秦忠孝兩代人的命運長卷。從父輩對革命的猶疑觀望,到子輩在血火中的堅定抉擇,這枚傳家寶折射的不僅是家族興衰,更是一個古老民族在歷史十字路口的艱難轉身與信仰傳承。



從我對黨的宗旨的叩問,到學生們分享的英雄史詩、歷史真相,這些書籍如同星辰,照亮紅色基因光譜。它們不僅是對過往的回望,更是對當下的啟迪。在電力與智能制造領域,在科技報國征程上,“為人民服務”的初心、“把一切獻給黨”的忠誠、“信仰高于生命”的堅貞,依然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火炬。這場跨越講臺與書桌的對話,正是學院將紅色血脈融入專業(yè)精魂、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實踐。